我军攻打锦州城甚急,敌炮群却全部哑火,原来是炮弹打光了

发布日期:2025-10-11 19:14    点击次数:111

辽沈战役前的战略布局

1948年10月4日,锦州战役正式打响。为了彻底切断东北国民党军撤回关内的退路,解放军东北野战军调集了6个纵队、3个独立师和1个骑兵师的强大兵力,并集结了炮兵纵队主力及各部属炮兵营,总计投入900多门火炮参战,其中包括320余门威力巨大的山炮、野炮、榴弹炮和加农炮,形成了压倒性的火力优势。 炮火压制与敌军困境 战斗开始后,东北野战军迅速扫清锦州外围据点,占领多处制高点,并在高地设立炮兵观察哨。这些观察哨不仅精准引导炮火封锁锦州机场,挫败了敌军从沈阳空运第49军增援的计划,还对城内重要目标展开猛烈轰击。甚至连国民党军设在锦州铁路局大楼附近的总指挥部也屡遭炮击,指挥系统陷入瘫痪。

敌军指挥部的狼狈转移 在持续不断的炮火打击下,守城总指挥范汉杰(东北“剿总”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)不堪其扰,被迫将指挥部迁至锦州车站南四大街的中央银行地下室。他下令炮兵指挥官黄永安组织反击,但锦州守军仅有70余门重炮,且库存炮弹严重不足,火力远不及解放军。几轮炮击后,守军炮兵因弹药告罄被迫停火,彻底失去还手之力。

补给断绝的致命危机 锦州守军的困境源于补给线的切断。早在1947年冬,解放军就截断了沈阳至锦州的北宁铁路,导致锦州的物资补给只能依赖葫芦岛港口。然而,负责补给分配的联勤总部第6补给区司令刘耀汉是沈阳守将卫立煌的亲信,优先将稀缺的重炮炮弹空运至沈阳,锦州守军得到的支援寥寥无几。更糟糕的是,解放军的炮火封锁使空投物资大多落入敌方阵地,锦州守军陷入弹尽粮绝的绝境。

徒劳的反攻与溃败 为夺回城外制高点,范汉杰派出第88师、第184师等预备队,联合暂编第54师、第55师发起反攻。但由于缺乏炮火支援,即便督战队亲临前线,攻势仍被解放军轻易瓦解。部分部队溃退至小凌河一线,有的甚至逃回市区,士气彻底崩溃。 总攻与锦州的光复

10月14日上午,东北野战军发动总攻,炮火覆盖城防工事,突击部队迅速突破防线。下午,城内弹药库和汽油库被炮火引爆,通讯系统完全中断,守军陷入混乱。至15日拂晓,解放军各部在城内会师,当晚肃清残敌,锦州宣告解放。这场胜利彻底关上了东北国民党军的逃生之门,为辽沈战役的最终胜利奠定基础。

发布于:天津市